欢迎来到沐强资讯网

沐强资讯网

武汉孩子剧团:穿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时间:2024-05-02 13:09:55 出处:娱乐阅读(143)

原标题:武汉孩子剧团:穿越时空的武汉精神传承

武汉孩子剧团:穿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 2022-07-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长春街小学新孩子剧团讲解员在孩子剧团陈列馆为香港学生讲解。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廖君、孩剧王天宇

80多年前,团穿在那个战火纷飞的精神年代,一群流落在上海的传承少年儿童以歌咏、舞蹈、武汉戏剧为武器,孩剧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团穿滚滚洪流之中。他们都是精神“孩子剧团”的成员,用小小的传承身躯承担起救亡图存的责任。

上海沦陷后,武汉“孩子剧团”的孩剧成员们辗转千里,从上海来到武汉,团穿继续动员群众参加抗战,精神被著名作家茅盾誉为“抗日战争血泊里的传承一朵奇花”。

近50年后,来自汉口永清街辖区的武汉市二中、滑坡街和长春街小学等8所学校的100多名少年儿童组建新孩子剧团,继续传承和发扬“孩子剧团”精神。近年来,作为孩子剧团主力的长春街小学,还举办了一系列大型展演、公益宣讲、红色研学等活动,在一批又一批孩子的心中播撒下红色种子。

兴于武汉的“孩子剧团”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9月份,22名上海当地难民收容所里的中小学生和童工组成了自己的抗日救亡团体:孩子剧团。这些孩子里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最大的16岁,团长吴新稼(后更名为吴莆生)也不过19岁。他们走街串巷,用唱歌、演讲等方式进行宣传,成为抗日救亡中的一支活跃力量。

两个月后,上海沦陷,“孩子剧团”转战多地,继续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1月,“孩子剧团”经过长途跋涉,辗转南通、扬州、淮阴、徐州等地,抵达武汉。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特意为他们举行欢迎会。在会上,周恩来以“救国、革命、创造”6个字勉励这些孩子们为抗日救亡多作贡献。

“刚到武汉时,很多孩子衣衫单薄,周恩来、邓颖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专程送来棉大衣,郭沫若、茅盾等名家为孩子剧团题词勉励,冼星海把刚创作的抗日歌曲送给孩子剧团来试唱。”昔日“孩子剧团”团员、年近百岁的叶伟才老人接受采访时回忆。

抵汉1个月后,“孩子剧团”在汉口举行了首次歌咏、戏剧公演。在为期3天的公演中,他们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救国军歌》《打回老家去》等曲目,表演了《捉汉奸》《仁丹胡子》《帮助咱们的游击队》等剧目。随后,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孩子剧团”先后演出500多场儿童话剧、哑剧、活报剧,演唱了大量抗战歌曲。

“虽然当时我们只有十三四岁,但每天和大人一样,自己背起行囊走街串巷演出,进行抗日宣传。”叶伟才老人说,“除了演出,‘孩子剧团’平时有严格的时间规范,早上6点半起床,先整理内务,然后是1个小时的练音、早操。早餐过后稍事休息,就进行排练、音乐、读书会、图画、作文等课程,形式灵活。每天还有读报、日记时间,晚上9点准时休息。”

“孩子剧团”在武汉停留了7个月,足迹遍布汉口、武昌、汉阳三镇以及黄石石灰窑等鄂东地区,在抗日宣传中发挥了出色而独特的作用。后来,他们又辗转到湖南衡阳、广西桂林、重庆、陕西延安,最终于1942年9月宣告解散。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幅组图,图中‘孩子剧团’成员在夏天顶着炎炎烈日参加义卖献金活动,黄包车夫也将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捐献出来支持抗日,可以看出武汉市民包括全国人民积极支持抗日的热情。”12岁的耿子淇是长春街小学天地校区六年级的学生,也是学校孩子剧团陈列馆的讲解员。

2016年开馆的孩子剧团陈列馆,是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位于校园内的关于孩子剧团的纪念场所。走进长春街小学天地校区,记者看到陈列馆内收藏有近百本相关书籍,近200张图片资料,以及皮鼓、腰鼓、口琴、小号、手摇留声机等近20件实物。自开馆以来,陈列馆累计接待参观学习人员超4万人次。

“‘孩子剧团’雕像迁到我们校区以后,我们配套建设了陈列馆。筹备建馆用了三四年的时间,馆内资料都是通过走访‘孩子剧团’老团员收集整理而来。”长春街小学天地校区副校长钱文艳介绍说。

钱文艳口中的“孩子剧团”雕像有着30多年的历史,是“孩子剧团”精神传承的见证。这座汉白玉雕像,由著名雕塑家谢家生创作。2016年,雕像经过两次搬迁安放在环境优美的天地校区后,又进行了全面修复。现在已经成为学校的红色文化标志,激发着全校师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热情。

“30多年来,我们的传承活动从未间断。每年学校都会结合社会热点,围绕‘孩子剧团’开展专题活动。”长春街小学天地校区德育主任顾佳说。

从“孩子剧团”宣讲队走进社区表演舞蹈、歌曲、快板、小品等节目,到学校开展“孩子剧团重返延安”红色研学活动,再到“孩子剧团”小团员登上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闭幕式舞台,向世界展示中华少年的风采,以及在《开学第一课》节目中演唱创作歌曲《草》,歌唱武汉人民在抗疫中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活动让红色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孩子剧团’主题活动贯穿每学年,我们这种教育是持续性的。”顾佳说,今年结合《武汉孩子剧团故事》入选非遗项目,学校开展了《孩子剧团故事》线上宣讲活动,让孩子们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通过聆听、观看、阅读等方式回溯那段传奇的历史,用朗读、配音、宣讲等多种形式传承“孩子剧团”精神。

一堂“沉浸式”思政课

2022年1月,由长春街小学推荐申报的民间文学《武汉孩子剧团故事》入选武汉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不仅展现出江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让热爱祖国、不畏艰险、探索创新的革命精神穿越时空,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身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不久前的端午节假期,由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和长春街小学共同创作的红色题材儿童剧《孩子剧团》在“大武汉之夜”云上艺术季上演。数十名小学生与专业演员共同演绎了一段80余年前“同龄人”的英雄历史,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弦歌不辍的家国情怀。

这部剧最早是在2021年9月8日首演,当时参演该剧的67位小演员,大部分是武汉长春街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最小的才上二年级。孩子们饰演的角色大多与自己现在的年龄相仿。对他们而言,排演这部剧,也是在沉浸式氛围中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孩子们从戏剧展现的童真童趣与悲壮感动中,领悟到勇敢、坚强、团结、友爱的品质。

排演儿童剧《孩子剧团》,让孩子们融入剧中的角色,感受他们的内心,获得更加生动的体验和更为深刻的体会。今年11岁的王美斯在剧中饰演保姆一角,她坦言自己从剧中获得了力量,父母也觉得她在演出之后长大了。

为演好这部剧,长春街小学师生大量阅读历史资料、团员回忆录等,并寻访北京、西安、海口等地,与“孩子剧团”老团员对话,收集史料,最终与武汉人民艺术剧院以“名校名团”合作的方式,共同创作出这一红色题材儿童剧目。

“老团员给孩子们回忆往事,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也是对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围绕‘孩子剧团’策划相关活动,体现的是‘大思政课’的育人观。”长春街小学党支部书记喻玲说。(廖君 王天宇)

分享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