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沐强资讯网

沐强资讯网

发挥“三大效应”系统推进四化同步

时间:2024-05-10 11:02:49 出处:知识阅读(143)

原标题:发挥“三大效应”系统推进四化同步

彭玮

发挥“四化同步”的三大效应“并联”效应,才能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大动能,发挥推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系统加快湖北现代化进程。推进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化同引领农业现代化,三大效应城镇化反哺工业化、发挥牵动农业现代化,系统信息化为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化同农业现代化赋能,三大效应通过四化中“两化融合”“三化融合”,发挥激发四化同步的系统“化学反应”。

“四化”单个去推进,推进最多只能实现“加数效应”,化同必须通过系统化思维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激活四化同步的“乘数效应”,带动湖北发展能级的整体提升。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五次提到“四化同步”,从发展差距、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底线、发展路径等五个方面对系统推进四化同步做出了整体谋划、全面部署。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大系统,我们必须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走“四化同步”发展、整体推进之路,锻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与支撑极。

顶层设计,发挥四化同步的“并联效应”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轮驱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当前,我国“四化”发展呈现失衡态势,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快速发展但与其他“三化”融合度和协调度低等矛盾突出,四化体系同步协调度低成为制约现代化建设的瓶颈。

发挥“四化同步”的“并联”效应,才能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大动能,推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湖北现代化进程。一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把湖北“四化同步”放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的大坐标中谋划和整体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要素的最佳组合,释放更多投资空间、消费空间、产业空间、市场空间。二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发挥政府作用的基础上,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提升数字赋能水平,推动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要挖掘潜能实现后发赶超,深入分析湖北发展现状、差距和空间,挖掘湖北四化同步的潜能,更好把发展差距变为后发优势。四要坚持开放创新,用开放的格局,创新、改革推动“四化同步”,探索湖北四化同步的最优路径。

深度融合,激发四化同步的“化学效应”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反哺工业化、牵动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赋能,通过四化中“两化融合”“三化融合”,激发四化同步的“化学反应”。

一是推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围绕“光芯屏端网”、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量子信息等细分领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特别是要推进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以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做强中心城区这一“龙头”,做优县城建设这一“支撑”,做特小城市建设这一“重点”,着力构建城乡协调发展体系。

统筹推进,激活四化同步的“乘数效应”

“四化”单个去推进,最多只能实现“加数效应”,必须通过系统化思维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激活四化同步的“乘数效应”,带动湖北发展能级的整体提升。

着力加快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建设。把仙桃、天门、潜江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建设作为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总牵引,加速迈向现代化的总抓手,确定未来五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到2030年,“四化”协同高效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成为湖北乃至全国同类地区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样板。

着力构建工业化支撑体系。湖北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品牌竞争力不强。产业链中低端锁定现象突出,向两端升级压力加大。湖北主导制造业中打通完整产业链的少,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问题比较突出,且存在可能被锁定在从事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环节风险。湖北加工类制造业企业大都处于“微笑曲线”底端,上下游均是垄断或龙头企业,供需两端受制于人。应聚焦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光通信等16条重点产业链,对重点制造产业进行“全流程”扶持。加大对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自主创新等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出台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励政策,用税收返还的方式来激励高端、紧缺人才。探索校企联合的技工人才培养新模式。发挥湖北科教优势,强化汽车、新材料、光纤等领域技术研发机构建设,为人才成长提供平台。着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提升光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原始创新能力、汽车制造等重点支柱产业的集成创新能力、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能力。

着力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以农业接二连三为集成方式,坚持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发展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力湖北十大农业重点产业,通过建设电商、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整合打造一批农业品牌。解决农产品同质竞争与低端农产品供大于求的两大难题,实现农产品优势区域功能定位,加大力度打造随州香菇、潜江小龙虾、宜昌蜜桔、赤壁青砖茶、蕲春蕲艾等10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立足农业自然资源与市场需求,错位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优质产品,推动实现农产品数量、质量、价值量“三量齐升”。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强化质量兴农,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着力彰显绿色发展要求。推进四化同步发展,要走低消耗、低排放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新型工业化要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产业,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信息化要开发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绿色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加大生态系统保护的积极作用。城镇化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农业现代化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

(作者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研究员)

分享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